华夏源头在四川大邑邛崃不是空穴来风
文/狼烟诗影
历史的一半就是地理,以时间为轴,古城遗址为证,信息量太大。大邑是唯一有两座古城遗址的地方,在夏周时代为古蜀王朝主要辖地。其中,高山古城遗址被考古专家确认为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遗址和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标,成为“成都古城第一城”,这里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以下是观看翔子老师的视频整理的线索或者民间调查。
1、《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主要写的是“豳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气候环境和植物生长环境。在学术界公认写西周领地的生活情况。《文献通考》也记载“豳”在西周。而这个叫“豳”的地方就是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生活的地方,生活在殷商中后期。虽然陕西有“豳风县”,但豳风县没有《诗经豳风七月流火》的气候和植物。唯有《四川通志》记载崇庆州今崇州市有“豳风亭”,进一步说明诗经中的豳风不在陕西豳风县,而应该在四川崇州市。如果西周确实在这四川,那周文王的出生地就在大邑县金星乡歧山村歧山岗。因为岐山村岐山岗地名成都只有大邑金星乡才有。
2、周文王的第一个都城《酆京》酆都城就在大邑县新场古镇边边上的《酆都庙遗址》,地名、时间、酆都庙前的护城河等地理位置对得上。
3、大邑盐店古城遗址4300-4500,最早是轩辕黄帝末孙(帝喾都城“亳”4500),中期是大禹孙子(太康的都城“斟鄩”4300),后期为西周(周文王迁徙的第二都城“亳”,也就是晚商时期,甲骨文记载殷商的《大邑商》就是一个都城,出现大邑两字)。大邑斜江河古时就叫鄩水,盐店古城就是斟鄩,斟鄩上游灌口场是太康的兄弟仲康的都城“斟灌”。这不是巧合,是必然,时间,距离,地理,环境,古地名都符合。
4、轩辕黄帝出生地今大邑县王泗镇。“王泗”之名又源于甘泉寺轩辕黄帝出生地洙泗流源,故为炎黄子孙同风洙泗。“王泗”之名可以理解为黄帝称“王”在“泗水”轩辕之丘。或王泗之名前身为“洙泗”之名?《嘉庆直隶邛州志》以笛曲,送神,庙会三种形式记录了“洙泗”之名。
5、邛崃大同金台山《神农大殿碑》上载有“炎帝生于蒙,育于邛”,这说明炎帝在邛崃大同金台山出生,又在邛崃附近称王,从时间上算4800年左右,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的陶片在碳十四检测中,刚好时间为上限4800年前,下线4600年前,也刚好对应《山海经》和《文献通考》载炎帝都城在“空桑”的情况。同时,自古邛崃大邑都是蚕桑之地,连接的地方有“桑园镇”,自桑园镇范三墩古称“穷桑”之地。或为“邛桑”?高山古城作为炎帝都城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神一般的巧合。
6、《史记》轩辕出,炎帝势衰,轩辕黄帝和炎帝打仗,炎帝三战三败,炎帝为不灭国将自己的女儿“讳邛”嫁给轩辕黄帝做第三妃。司马迁和主流媒体认为,轩辕黄帝在世时间是4769年,道家认为是4716年,前三皇五帝记载4760年,总之在4700年前,和最后一代炎帝时间相隔50年左右。这个无论从时间和地理半径都证明黄帝“泗水”、炎帝“邛桑”的高度契合。
7、《神农本草经》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今作茶)。四川龙门山脉自古有野生大茶树。树高叶大形似枇杷树,被当地人称之为枇杷茶。著名茶树育种专家钟渭基(我国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四川属于茶树原产地范围的著名茶学专家),从1957年开始对龙门山脉野生大茶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他确认:枇杷茶,是茶树原种的一部分在这一区域世代繁衍形成的一个自然分布群落。在四川崇庆、大邑、彭县、灌县、邛崃、荥经等县均有分布。一部茶史,从传说到考究,神农炎帝只能在四川,而且就在龙门山带的大邑、邛崃。
能证明华夏源头在四川的证据就是:“只有四川有,以外省份没有的植物。比如,神农氏和炎帝,他们生活的地方必须要生长有“茶叶”。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都是不生长茶叶的地方!何来《神农本草经》中说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长而解之。这样一句话,就把全国各地争神农氏出生地和炎帝出生地的外省拒之门外了。又如周文王的爷爷古公檀父生活在一个“豳”的地方,那里有水稻,桑蚕,荆杞,茶叶,陕西豳风县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只有四川邛崃大邑崇州才具备,所以《四川通志》记载崇州市有《豳风亭》,说明西周在四川的证据。又如轩辕黄帝出生地洙泗流源,其它省份不具备甘泉,泗水,邛竹,蚕桑,姬水,轩辕丘。唯一大邑县具备这个条件。
华夏源头在四川大邑邛崃不是空穴来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