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原创] 双手藏袖:大清的“气场外交”

在清朝人的观念中,外国使者的觐见并非为了商讨国事或谈判,而是“前来接受圣上的文明教化”。接见外使被视为对“远涉来客”的恩赐与礼遇。而使者必须对我毕恭毕敬,象征着他们对大清上国的臣服,这种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是绝对不可挑战的,人称“气场外交”。
特别有意思的是,清朝官员高高在上,甚至视与外国人接触为耻辱。比如道光年间时,英国商务监督律奈皮尔向清朝两广总督送信,结果两广总督傲慢拒绝,各级官员也纷纷躲猫猫,这气场之牛逼,全球也只有大清一家。
大清搞“气场外交”,最好的例子莫过是乾隆接见马戛尔尼使团。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勋爵率使团来到中国,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倍感欣喜。在他眼中,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理所当然地受到周边藩国的朝拜和进贡。
英国使团的船刚一靠岸,来迎接他们的清军便给他们的船队插上了旗帜,上面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而在英使提供的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吏又把“礼物”改成了“贡物”。这些改动虽然让英国使团很是不快,但务实的马戛尔尼没有在意。
然而,乾隆皇帝决定在热河行宫接见英国使团时,双方就礼仪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清朝要求使团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而马戛尔尼对此表示反对。他声称,自己觐见英国国王时仅需单膝下跪,因此难以接受对乾隆皇帝的双膝跪地与叩头之礼。经过多次磋商,仍未能达成一致。
后来,马戛尔尼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其一,他本人按照谒见英王的礼节来谒见乾隆皇帝,即以单膝下跪;其二,他本人可以向乾隆皇帝磕头,前提是一位和马戛尔尼同等身份的清朝高官穿着官服向英王的画像行磕头礼。最终,清廷采纳了第一种方案。
双方谈妥了,乾隆特意安排礼部官员与侍卫列于两侧,全程要求保持肃立、冷面,以显示天威。马戛尔尼进入行宫后,据《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记载:当时“中国官员双手藏在袖中,以不屑的冷眼注视着我们”。在英国人眼中,双手藏在袖中,高高在上,大清官员似乎拒绝交流,其威严和气场无与伦比!
虽然不痛快,最终,马戛尔尼只得硬着头皮向乾隆提出了此次访华的真实目的:英清贸易。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外交,带来了许多精心挑选的礼物,希望能引起大清的兴趣。据《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的记载,这次带来的礼品包括:天体运行仪、天体仪、地球仪等;铜炮、榴弹炮、毛瑟枪、连珠枪等、英国最大军舰的模型、钢铁制成品等。事实上,英国使团已经把最能代表当时欧洲科学发展的物品送到清廷眼前。
然而,大清的气场绝不逊色。据《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记载,对于这些东西,“前来参观的大人们,都漠然视之,好像这些都十分寻常,没有什么稀奇。”
乾隆皇帝在与马戛尔尼交谈时,他极力展示自己“天朝上国”的尊严和气场,非但对英国的礼品毫无兴趣,还声称天朝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通商。并在觐见结束后便催促马戛尔尼尽快离京。
马戛尔尼回国后,洋人仍锲而不舍,1816年又派罗尔美都来华。又因跪拜问题,嘉庆竟下逐客之令。由北京返广州的时候,沿途的官吏多以白眼相待。大清抱定“天朝统驱万国”,虽然自己落后,但气场从未输过!
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科技日益前进时,他们和今天的欧洲民族相比较,实际变成了半野蛮人。正是因此他们保持了半罐子水通常有的自大、自负和自傲,而且,尽管在他们和使团交际期间感觉到我们在许多方面比他们强,他们仍显得惊奇而不自愧,有时假装对所见无动于衷。在跟外国人交谈中他们毫无羞惭和自卑,反显得满不在乎,好像他们自己是优胜者,言行中找不到缺点和失误。”
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凭借其强大的火力,轻松击败了清朝军队,强行打开了清朝的国门。这时,清朝人才如梦初醒,但遗憾的是,一切都已为时太晚。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曾用12个字归纳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最后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05 回复 5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日鸿 LV1 路人
    5楼
    当代和清完全不同,类比为清是脑弱特征。
    11-21 19:09
    回复
  • 日鸿 LV1 路人
    6楼
    还活在50年前,甚百年前,认为中国落后劣等,美西先进高等,把当今中国类比为清。
    但中国和清完全不同。
    清,不但GDP组成是茶叶,农产品,无工业,军备都是外购,连炮弹都外购。而今中国,GDP近五成是工业,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军备不但高度自给达九成,更是第三大武器出口国。这是清能比的吗?
    1,制度不同;
    清是王朝君主专制,是家天下,国是一姓之国,平民无政治权力,而今是共和制和集体领导制,没有贵族和平民之分,所有民众都有政治权力。
    2,所有制不同;
    清是地主所有制,土地集中在少量地主权贵手中,广大平民是无地的农奴,易造成流民和农民起义造反。而今,中国是土地国有制,没有地主,也就没有农奴,农民都有自已大小不等的土地,所以不会产生失地流民,也就不会再有历朝的农民造反。
    3,军备自给率不同;
    清军备95%是外购的,不但军舰购自英德,连炮弹都需外购,而当今中国军备九成以上是自产的,且很多高精装备如飞船,导弹,核武和核潜艇。。。日本都木有。更已是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
    4,国家观和民族观不同;
    当年,民众没有民族和国家观念,只效忠于本家族;而今,中国人有民族和国家观念,知道日本人和中国的不同。
    5,经济条件不同;
    当年,清朝是农业经济,没有工业。财政收入完全靠土地农产品取得,而今,中国财政收入来源已多样化,主要靠工业、民营和外贸,当今的财力更非清朝时所能比。
    6,GDP的组成不同;
    清的GDP组成是农产品,纺织品和茶叶,瓷器无工业。而当今中国GDP主体(占39%)是出产机器电站高铁,飞机大炮坦克火箭的工业。
    7,战绩和军制不同;
    当今中军是百战九九胜之军,这和当年清军逢战必败根本不同。当今中军更是军制现代的的先进军队,而清军还是300年前的中古封建制旧军,两者根本不同。
    还把中国类比为满清就是弱智之举,与其说这是事实,不如说这是蓝余日遗们的无奈意淫自慰而已。中国没有西化,没做美殖民地也实现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成为强国不是事实吗?
    当代和清完全不同,难道只有如鬼蛙跪舔美日才正常?
    11-21 19:10
    回复
  • 漂流客 LV1 举人
    7楼
    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自然是不对。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大清,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国力越来越强,作为当代的中国人就不要妄自菲薄了。
    11-21 19:47
    回复
  • mcc18_zkr LV1 举人
    8楼
    何意?双手插兜比双手藏袖强多了!
    11-21 20:49
    回复
  • 江生 LV9 通判
    9楼

    日鸿 发表于 2025-11-21 19:10 还活在50年前,甚百年前,认为中国落后劣等,美西先进高等,把当今中国类比为清。 但中国和清完全不同。 ...

    时代是同了,中国巳在強国之列,没人否认。但尔等和百多年前刀枪入的拳民并无二致!
    11-21 21:02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随手拍
  • 直卖南充顺庆1227蓝光香江国际三室两厅一卫95m²住房,有意电联15298228988

    超哥9678

    1
  • @广播电视台 @广播膛

    向湾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麻辣社区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