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原创] 糊涂上级盲从兵

                                                                                                                                                           ——电影《通向柏林之路》观后
    在大多数欧美反战影片中,都习惯用大场面大制作表现敌我双方殊死拼搏,而被誉为俄罗斯拍摄的反战影片《通向柏林之路》,却独辟蹊径,避开敌我双方血肉鏖战,截取卫国战争苏军内部底层士兵一段普通遭遇,揭示战争带给普通人伤害,达到反思战争之痛目的。
    诸多影评,乃至电影制作方,对此影片定位都是战争期间人性复苏,战友情等。但在我的观感里却截然不同,完全不认同如此定位。
    在我看来,也许编剧无意中通过影片给我们揭示的却是被许多人忽略,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一般影片不可能反映的严酷事实——面对组织严密,战斗力极强的德军,苏军内部中下级官兵素质超级低下,尤其作为两个主人公之一的列兵朱拉巴耶夫,纯粹就是一个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机器人、提线木偶。另一个主人公中尉谢尔盖也基本同属一个类型,面对自己的冤屈不申诉不异议不抗争,任由错误无休止的继续,甚至差一点倒在自己人枪口下。
    同样,作为两个底层士兵的上级,所谓军事法庭对谢尔盖战场上的失误,既不分析客观原因,也不检讨战场上对联络官应有配置的缺失,草菅人命草草认定判处初上战场中尉谢尔盖死罪缓期执行。
    如此糟糕素质低下的中下层官兵,无疑真实的折射出苏军整体素质一窥。依靠这样的基层官兵去与德军较量,结果可想而知。
    如是,不妨梳理一下整部电影大体剧情。
    刚从军校毕业的谢尔盖,整体素质高于列兵朱拉巴耶夫,军衔中尉的他,仅仅因为初次上战场,任联络官一职,途中迷路,未能完成传达撤退命令,导致炮兵师被歼,被军事法庭草菅人命判处死刑,由列兵朱巴拉耶夫押送至军委军委会批准后执行。
    对此,谢尔盖居然不做申诉与反驳,申明本应配置相应护卫兵,组织上阙失,也是导致其失职原因之一。对此,文书特意携带相关文件给谢尔盖,叮嘱其可以向上一级组织申诉,但谢尔盖却逆来顺受,懵然不知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
    被押送途中,两次遇到友军,一根筋的列兵都咬卵犟一般不知变通,灵活处置,始终一成不变押送谢尔盖去军委会。而谢尔盖也不敢不会据理力争加入友军抗击德军,第二次迫于军官压力两人才迫不得已加入友军打击德军。
其间,谢尔盖有机会逃跑也犹豫再三不敢擅自作主,如同被如来佛画圈里的孙悟空,完全被动等待错误的死刑命令执行。此外曾一度有可能刺杀列兵,最终良心发现终止。
    当两人共同配合进攻德军阵地立下战功,谢尔盖初步意识到可能因此将功赎罪,但却在列兵阻扰下傻傻的放弃,继续如山羊般乖乖受押。
    最要命的是,列兵朱巴拉耶夫不幸身亡后,且还有寡妇暗送秋波,但谢尔盖依然顺从羔羊般还要执意去寻找那个军委会等待死刑执行——这要多顽固的盲从才能做到?
    相比之下,列兵朱巴拉耶夫盲目执行押解任务,更是不可思议的死脑筋,一根筋!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各种自主行事机会。就连谢尔盖与之联手在战场上建奇功后,他依然视而不见这一切,谢尔盖提醒,这应该属于将功赎罪,改正死刑良机,但列兵置若罔闻,死死认定一条,执意将谢押往军事委员会执行死刑!
    最后,在谢尔盖即将被执行枪决千钧一发之际,列兵总算开窍般将其救出,但谢问其缘由,他的回答却是:谢还没有帮他写完家信!如此回答,让人彻底无语!
    终其全剧看,列兵朱巴拉耶夫没有丝毫灵活自主性,包括谢主动提出救助受伤飞行员,他都如同一段木头般木纳、迟钝、甚至痴呆!如此军人,若让其单独深入敌占区,恐怕分分秒秒就死于敌军之手!
    影片结尾,好在最终谢尔盖逃脱被执行死刑命运,反而在进攻柏林战役中一路跃升,
    诸多影评重点着眼于两个人关系由不信任到最后生死与共,升华其人性救赎友谊等,却对两个军人的盲从愚钝视而不见,个人以为有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正如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独自解读,完全可以再创作,使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符合自己需求。同样的艺术作品能够让不同的读者发现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也是作品成功之所在!
    看完全剧,不由自主联想网络上一个短视频,说的是苏美两国将领在船上打赌,看谁的士兵更勇敢。苏军将领一声令下,士兵毫不含糊从十几米桅杆上跳下,当场死亡。苏将领无不骄傲宣称:看看我们的士兵,纵然面对死亡也在所不惜;轮到美军将领同样发号施令,美士兵却对将领破口大骂:你脑子没坏吧,让我做这种傻事!美军将领平静告诉苏军将领:看看这样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勇敢!
    可见,同样是军令如山倒,同样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但美军士兵在服从的同时知道,对错误的命令可以质疑甚至拒不执行!而苏军士兵则完全没有个人独立思考,只有一味的盲从错误命令!
    对此,又让我想起林彪一句曾经非常流行的语录: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以此对照电影《通向柏林之路》,简直完美诠释不同国别不同军人的素质高下!
    诚然,军队因其特殊性,迥然有别其他行业,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统一指挥,才可能在战场上获胜。但一味傻傻的不动脑子,机械教条盲从执行上级命令,不过只是配件一般没有灵性的木偶,未必就是最优秀的士兵!
    再联想,曾经的东德士兵在柏林墙一侧,执行射杀逃亡西德民众时一句名言:士兵理当执行上级命令,但他却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寸!
    这句名言,更是入木三分的诠释一个优秀的士兵,该如何发挥自主性和道义良知,去服从和执行上级命令。
    回过头,再来细细咀嚼电影《通向柏林之路》,我们是不是醍醐灌顶,如梦初醒,何为优秀士兵?何为军人素质?
    显然,作为所谓反战影片,俄罗斯电影《通向柏林之路》并无多少闪光之处,反思战争给人们带来伤害程度也平平淡淡,但她所讲述的两个底层士兵的故事,却引发诸多思考。在此意义上,电影《通向柏林之路》无疑从另外一个角度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士兵素质面面观之课!
‍ 最后,不论编剧主观意旨还是观众观感,片名《通向柏林之路》,都感觉莫名其妙,不够贴切。按照个人理解,见仁见智,换作《士兵情谊》,或《两个士兵》如何?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53 回复 1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麻辣社区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