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行为及保障司机权益的投诉信
尊敬的政府监管部门:
我们是成都市的网约车司机群体,现就当前网约车平台(以滴滴为代表)的多项不合理经营行为进行投诉,尤其对平台损害司机知情权、压榨司机利润等问题深感不公,恳请政府部门尽快介入干预,维护行业公平与司机合法权益。
一、平台虚假补贴与不合理抽成,叠加账单不透明,严重侵犯司机权益
近期,滴滴等平台大量推出“特惠订单”,对外宣称“平台补贴用户”,但实际操作中:
- 所谓“补贴”从未由平台承担,而是通过压低司机收入实现,且即便在这类低价订单中,平台仍抽取20%-30%的提成,本质是“拿司机的钱做自己的宣传”;
- 更令人不满的是,“特惠订单”的账单极其模糊:司机仅能看到最终到手费用,无法查看订单的具体计价标准、里程数、时长费等核心信息,相当于“平台说给多少就是多少”;
- 这种“价格不公开、账目不清楚”的做法,直接剥夺了司机的知情权,也让我们对抽成是否合理、计价是否准确无从考证,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诉求:平台若宣称“补贴用户”,必须从自身利润中支出,不得转嫁司机;“特惠订单”等低价订单应公开完整计价明细(包括里程、时长、基础费等),且此类订单平台应减免抽成,若坚持抽成则需明确计算依据。
二、无序价格战扰乱市场,低价背后藏隐患
当前各平台盲目打价格战,均以挤压司机利润为代价,导致网约车价格较出租车低40%左右,这一现象完全违背市场规律:
- 网约车普遍需要空驶两三公里接乘客,实际运营成本(油费、时间、车辆损耗)远高于出租车,却要以更低价格接单,司机收入难以保障;
- 长期低价迫使司机延长工作时间、甚至超速行驶,既损害自身健康,也埋下交通安全隐患,最终可能波及乘客安全;
- 低价竞争还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形成“低价-低质-更低价”的恶性循环,损害整个行业生态。
我们诉求:规范网约车定价机制,推动网约车价格与出租车价格基本持平,让定价匹配实际运营成本,实现良性竞争。
三、恳请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介入调解
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参与者,我们理解平台需平衡各方利益,但当前局面已严重失衡。恳请政府监管部门:
1.核查平台“补贴”宣传的真实性,制止其虚假宣传、转嫁成本的行为;
2.要求平台公开所有订单的完整计价明细,保障司机知情权,规范抽成机制;
3.牵头制定网约车合理定价标准,遏制无序价格战,确保司机收入与运营成本相匹配;
4.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调解平台与司机的利益矛盾,维护行业稳定。
我们期待政府部门能切实回应司机群体的合理诉求,履行监管职责,让网约车行业回归健康、公平的发展轨道。
成都网约车司机群体
2025年7月8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