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治会长讲话
4月18日,四川省诗词协会邛崃分会月会活动在临邛古镇天庆街1 + 2(樊大妈)饭店三楼会议室温馨启幕。分会50余位会员齐聚一堂,在邛崃诗词楹联学会杨维治会长的精心指导下,有序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非凡的活动。此次月会主要包含创作理论培训、诗友创作经验分享、新会员介绍以及四川银行成都邛崃支行领导龚楚云等业务宣传四个环节。
一、创作理论培训:思辨AI写诗热潮
本次创作理论培训聚焦“如何看待AI写诗”这一热门话题,由三位老师分别领学三篇文章,展开深度探讨。
1. 首先由副主任邬瑾老师率先领学省诗协副会长王刚(沉淀)的美篇《我自写我诗,与AI何干》的文章。
2. 随后,尹淑媛老师带来微信公众号“高峰走线诗人群”中《我们为什么抵制AI对文学创作的染指》(作者“陌上务虚”)一文的解读。
3. 古代美老师则选取《文化周刊》上《当人工智能秒成诗,诗人何为》进行领学。
三篇文章共同指出,AI写诗近年来备受关注。从技术层面剖析,它依托海量数据的学习与训练,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分析及组合能力。然而,从艺术创作本质来看,尽管AI能模拟诗歌形式,却缺失人类独有的情感与生命体验,难以真正触动人心。
与之相对,诗人在文学创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诗人不仅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者,更是灵性写作的坚守者、语言“不可计算性”的捍卫者、思想探索的先行者以及人类认知系统的守护者。即便AI能够快速成诗,诗人在情感表达、思想深度与灵性感悟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是AI无法企及的。AI写诗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明晰其与人类创作的界限及联系,借助其优势推动诗歌艺术的发展。总之,AI虽具备强大能力,但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与创造力,文学创作作为个性化表达,不应因AI的出现而受到动摇。诗友陈丽眷结合辅导孩子阅读的亲身经验,也分享了人工智能阅读不及人类阅读的独到见解。
诗友陈丽眷发言
二、创作经验分享:前辈倾囊相授
退休高级工程师张劲松
四川省玉溪河管理局退休高级工程师张劲松,向在场诗友分发自己的诗作,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创作经验,为诗友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诗友刘四红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三、新会员介绍:注入新鲜活力
苏玉芳副主任向大家介绍陈锦华老师入会,李志强、杨金辉、吴洪志诗友分别向全体会员介绍了新会员胡桂华、吴国忠,李霞、黎洪亭等入会,为诗词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家对新成员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
四、银行业务宣传:金融知识普及
四川银行成都邛崃支行相关领导发言
四川银行成都邛崃支行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就存储业务向诗友们进行了详细宣传,让诗友们在文学交流之余,也增进了金融知识。为答谢诗友们对四川银行成都邛崃支行的理解与支持,邛崃支行将于4月25日(下周五)傍晚,在瑞云欣电影院精心安排一场电影放映活动。此次放映的影片为诗友们期待已久的《哪吒》 ,诚邀诗友们带上家人和朋友,一同前来共享这场视听盛宴。
杨明国顾问
周丕冲副会长
活动期间,杨维治会长、杨明国顾问和周丕冲副会长就相关工作作了说明与安排。
会后,全体会员合影留念,定格这一美好瞬间。此次月会成果丰硕,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之后,大家一同共进午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延续交流。
撰稿:古代美
照片:雍银勇、尹淑媛、古代美
审核:杨维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