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院通过了“全球最严社交媒体禁令”,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违法平台最高罚款5000万澳元。
这几天,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发出社交媒体使用的倡议,学生在16岁以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初中女生的妈妈,我觉得“倡议”太及时了,但远远根本不够!
在中国根本没有社交媒体分级管理机制的背景下,搞啥“倡议”?成都的教育主管部门直接发文,明文禁止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社交媒体,99.9%家长都会双手双脚支持。我女儿的小学和初中不算一类学校,但教育水平和校风算不错。但从她4年级开始,明显感觉这些10后和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了,“成熟得吓死人”。
男女生飙脏话,司空见惯。有时候听到他们班级群同学间的聊天,简直不堪入耳,脏到不行。发的表情包相当辣眼睛,很难和十一二岁的脸庞联系起来。我女儿在和同龄人聊天时,也会有“烤”"草“这些词蹦出来,她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骂脏话。
(小学生中流行的斗图表情包?简直了!)
孩子们不但懂亚文化,还玩得溜得很。比如LGBT文化严重入侵青少年。我干闺女说,她们班级两个女生是同性恋,在班级大肆宣扬,搂搂抱抱亲亲;我女儿说,她们班有女生跟她“出柜”,说自己是女同……这,“女同”浓度是不是太高了点?10岁的孩子就那么坚定自己是少数性向?
饭圈文化在中小学生中非常盛行。我认识的一个小学五年级女孩,自称“梦女”,微信朋友圈背景是一个日本明星,开口闭口叫老公。朋友圈含明星量极大。自称明星老婆、明星小妈、明星妈咪、“我们女人”、“妈粉”的十岁女孩子们,真是看得我无比焦心。饭圈文化充满了极端情绪化、暴力、疯狂,未成年如何能分辨?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根本就聊不动”,旅游没兴趣,
对身边的人事物很冷淡,跟父母没几句话讲,只有互联网能点燃热情,只爱互联网姐妹和互联网游戏。这不是个案,是我和多少家长沟通后的真实感受。也算是野生调查了吧。
总之,社交媒体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潘多拉的盒子,相比于枯燥的知识,简单粗暴刺激的互联网文化,显然有趣得多。但打开一旦打开,后果不堪设想,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难不被诱导,洗脑。而我,一个初生中的妈妈,已经不能再简单粗暴地说,“你不能和谁谁交朋友,她(他)不是好孩子”的阶段了,孩子不会听。
我认为,
首先家长必须严控智能手机,别曲解“家庭民主 释放天性”含义,你100%民主+释放天性的话,就会发现你家孩子的天性就是吃喝懒做混吃等死,和社交媒体100%绝配。除了家长严控智能手机以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有这种意识。否则孤掌难鸣,即使孩子在家被禁止被手机,也会在学校接受到大量来自同龄人的洗脑,毕竟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整治社交媒体对未成年的侵袭,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管好这个事情,才是功德无量。
本帖最后由 呼声编辑3 于 2024-12-6 08:46 编辑
展开